> 文章列表 > “一点两点三四点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一点两点三四点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一点两点三四点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一点两点三四点”出自宋代释绍昙的《偈颂一百零四首》。

“一点两点三四点”全诗

《偈颂一百零四首》

宋代 释绍昙

史笔书云,绣闺添线。

爱日舒长,丰年取验。

衲僧不被四时迁,妙应圆机辘辘转。

喝散岭上白云,制断脚跟红线,阴极阳生总不知。

曝背晴檐,手摘寒梅

一点两点三四点,拈花微笑今重见。

《偈颂一百零四首》释绍昙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偈颂一百零四首》是宋代释宗绍昙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史笔书云,绣闺添线。

爱日舒长,丰年取验。

衲僧不被四时迁,妙应圆机辘辘转。

喝散岭上白云,制断脚跟红线,阴极阳生总不知。

曝背晴檐,手摘寒梅。

一点两点三四点,拈花微笑今重见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禅宗僧人的生活态度和境界。诗中提到了史书上的记载,象征着禅宗对于历史的了解和对人生经历的珍视。\"绣闺添线\"暗示了僧人对于日常琐事的随缘应对,不被外界琐碎所干扰,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淡泊和超脱。

\"爱日舒长\"表达了禅宗僧人对于日子的热爱和对光阴的珍惜。\"丰年取验\"则寓意着努力耕耘,收获丰盛,通过实践来验证禅宗的智慧和教导。

\"衲僧不被四时迁\"表示禅宗僧人超越了世俗的变迁和纷扰,心境常如圆机辘辘转,意味着在繁忙纷杂的世界中,禅宗修行者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融通无碍。

\"喝散岭上白云\"象征着禅宗僧人的悟道之境,超越了尘世的束缚和幻象。\"制断脚跟红线\"表示对于世俗欲望的割舍和超越,体现了禅宗修行者对于贪欲的超越和解脱。

\"阴极阳生总不知\"表达了禅宗对于事物本质的洞悉,对于阴阳之理的超越和超越对立的境界的领悟。

\"曝背晴檐,手摘寒梅\"描绘了僧人在清冷的寒梅下修行的情景,透露了禅宗修行者对于自然的敬畏和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。

\"一点两点三四点,拈花微笑今重见\"表达了禅宗对于当下的体悟和对生命的喜悦。\"一点两点三四点\"象征着时间的流逝,\"拈花微笑今重见\"则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对于当下瞬息即逝的美好的把握和珍惜。

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禅宗僧人淡泊名利、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和对于当下的珍惜,展现了禅宗的智慧和境界。